遺傳學歷史脈絡History of Genetics
柏拉圖 (Plato)
公元前4百年,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即相信知識是與生俱來的。
王夫之
17世紀,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肯定先天賦予的目力、耳力、心思是與生俱來的,但天賦只是一種可能性,必須通過後天努力,才能開發成為真正的智。
德國哲學家康德 (Imannuel Kant)
18世紀,康德認為將經驗轉化為知識的理性是人與生俱來的,如果沒有先天的範疇我們就無法理解世界。
達爾文 (Charles Robert Darwin)
1856年,演化論創始者,提出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的說法。
孟德爾 (Gregor Mendel)
1863年,奧地利人,遺傳學之父,建立遺傳法則。從此以後,更多的科學家重複孟德爾的遺傳實驗,進一步由染色體的研究發現基因,再由基因的研究擴展到現在的細胞學、胚胎學、優生學、生化科技等。
法蘭西加頓公爵 (Sir Francis Galton)
19世紀,行為遺傳學之父,他的研究顯示孩子有四分之一遺傳自父母,認為演化會把最佳的生理與心理特質留存下來。
行為遺傳學 Behavioral Genetics
約翰福勒 (John Fuller)與威廉羅伯湯森 (William Robert Thompson)合著的《行為遺傳學》面世之後,行為遺傳學形成一門研究學科,開啟全新的研究領域。主要是研究個體行為差異的根源與天性。
研究前鋒 Research Pioneer
艾爾文哥德曼 (Irving Gottesman)是行為遺傳學的先鋒,於1960年代,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開創美國第一門有關遺傳行為學的學程,研究遺傳與環境影響下的行為與遺傳心理疾病。
人類基因圖譜計畫 Human Genome Project
這項由美國主導的跨國科學研究計畫由1990開始,並於2003年4月完成了整個人類基因組的定序,可說是生醫領域第一個真正的大科學計畫。英國、日本、法國、德國、中國和印度先後加入,形成了國際基因組測序聯盟。旨在排序全人類的基因與比對所有基因。
英國10 萬基因組計畫 the 100,000 Genomes Project
2013年啟動,英國政府計畫定序出英國國民保健服務中10萬個病人的完整基因組,以找出疾病的基因關聯。
美國精準醫療計畫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
2015年初,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「精準醫療計畫」,投入2.15億美元預算,涉及超過1百萬美國人的基因採集。此計畫在全球引起強烈迴響,英、法等國紛紛推出相關研究計畫。
中國人群精準醫學研究計畫
中國中科院於2016年宣布啟動中國人群精準醫學研究計畫,將在4年內完成 4,000名志願者的DNA樣本和多種表現型數據的採集,並對其中2,000人進行深入的精準醫學研究。
Persona
Persona 提供基因檢測,揭開基因密碼,了解潛在的自我,從性格、潛能和學術三大特質,呈現你不知道的自己,讓你的生命更美好。